2017-10-16 来源: 作者:孙璐璐 证券时报记者 孙璐璐
央行日前公布的最新金融数据显示,9月份主要金融数据持续回暖并大超市场预期。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27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更是达到1.82万亿元,而连续8个月下滑的广义货币(M2)增速也在9月份出现止跌回升。
金融数据的回暖,一方面说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仍较强,另一方面,从细分结构看,融资主体发生了显著变化。在9月份新增的1.27万亿元贷款中,居民部门的贷款占比就接近六成,成为拉动贷款需求的主力。
相比之下,企业部门贷款增长4635亿元,同比少增1582亿元,为半年内首次出现同比下降。其中,尽管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长5029亿元,但同比仅多增563亿元,增幅远低于过去6个月平均3000亿元左右的月增幅,而当月企业短期贷款增幅更是为负。
考虑到当前我国融资渠道中,银行贷款仍是主流,不少分析人士认为,9月份新增企业贷款的同比回落意味着当前经济增长主要贡献并非企业投资,而是居民举债。金果创新长微博
实际上,今年前三季度居民部门的举债规模非常可观。在前三季度新增的超11万亿元人民币贷款中,居民部门扛起了“半边天”,这里面不仅有与去年同期规模持平的中长期贷款,更有比去年同期几近翻番的短期贷款。不论是以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为主的居民中长期贷款,还是以个人消费贷为首的短期贷款,其最终的资金流向很大程度都与楼市有关。
另一组数据也说明居民部门举债规模在快速增长。兴业银行的研报指出,2017年上半年,我国居民首次从资金净融出部门变成了资金净融入部门。在2016年,居民新增贷款6.3万亿元,而新增存款和个人理财之和接近7万亿元。相比之下,2017年上半年,居民新增人民币贷款接近3.8万亿元,但新增存款和个人理财之和约3.6万亿元,少于居民新增贷款。
上述数据都有一个共同的指向,那就是居民部门加杠杆的速度仍快。尽管从杠杆率的国际比较看,当前我国居民部门的杠杆率并不算高,但从负债与收入之比、负债与存款之比等其他指标来衡量,我国居民部门加杠杆的空间已经不大。
众所周知,当前我国企业部门的杠杆率处于全球较高水平。从国际经验看,降低企业部门高杠杆率除了要促进企业部门改革、提升企业盈利效率等,还要实现杠杆在不同部门之间的转移,即企业部门去杠杆的过程,也是伴随着政府部门和居民部门杠杆率上升的过程。金果创新长微博
杠杆或是我们通俗讲的举债并不是一个“坏东西”,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杠杆的撬动。然而,任何一个部门杠杆率的上升都要建立在健康可持续和速度适当的基础上,尤其对于居民部门来说,由于其基数庞大、涉及面较广,其拥有健康的资产负债体系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稳定的基础。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导火索,就是因为万千普通大众过度负债不堪重负最终导致违约。中国也要汲取这方面的经验教训,警惕居民部门杠杆率的过快上升。
值得欣慰的是,监管部门已注意到这一问题。加强对消费贷监管、抑制热点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等措施都会对居民部门举债的快速增长起到一定抑制作用,预计未来居民部门的新增贷款会逐渐回落,杠杆率上升速度也会放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