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06 作者:方海平
证券时报记者 方海平
亚洲金融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以美元为主导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一直饱受诟病,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愈加紧迫。但同时,强势力量的阻挠,以及危机后改革动力消退,又使得这项工作难以取得实质进展。
在改革者设想的未来国际货币体系图景中,主要方向是实现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最有可能的格局是由美元、欧元和人民币共同主导。回顾历届G20峰会可发现,G20峰会已然成为探讨和推进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最重要的平台,取得了多项成果。G20杭州峰会前,央行副行长易纲就指出,我们关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思路就是要更广泛地参与游戏规则的制定,更平衡地考虑全世界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之间平衡的、互利共赢的关系。
这也是目前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核心所在。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之所以受到质疑,主要是由于其“特里芬难题”,即一个主权国家货币如果充当国际货币,就必然无法在保证币值稳定的同时也保证货币的供给稳定。这一难题最终导致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但是,现阶段美元的主导地位更强,“特里芬难题”效应仍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大量金融机构破产和随之而来的去杠杆就是后果之一。而金融危机后全球各国对于外汇储备资产的需求则是大量增加的,因为这可以在危机中应对短期资本外流,减缓冲击。
易纲指出,一个好的国际货币体系应该能维护全球金融市场稳定,能及时识别风险、预警风险、防止危机,一旦发生危机能有效处置,从而可以支持实体经济增长和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符合这种特点的是由多种货币共同主导的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金果创新长微博
事实上,国际社会一直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在G20伦敦峰会和G20首尔峰会上都有相应的探讨和成果,在此基础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牵头发布了《国际货币体系改革:21世纪合作途径》的倡议书。这些改革工作的方向,一是加强对全球流动性管理的监督;二是IMF的份额和治理改革,代表性和投票权向发展中国家倾斜。这些提议尽管受到很多国家欢迎,但是在美国、日本等国却遭遇阻碍,进展缓慢。
在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进程中,中国正处于一个有利的时机,如人民币入篮特别提款权(SDR)即将生效。笔者认为,不管是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角度,还是从降低对美元依赖、建立新的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的角度,推进SDR的使用都是中国目前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因为SDR现在还只是储备资产,不能干预外汇,缺乏吸引力,但中国借助SDR跻身国际货币体系必定是一条主要渠道。中国应充分利用G20平台,继续推动国际金融机构份额和治理结构改革,推动扩大SDR规模和使用范围,如发行SDR计价债券,建立SDR流动性市场,并提倡SDR在重要国际领域作为融资工具,以此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