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19 来源: 作者:方海平
周三,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大幅上调467个基点,即期汇率大升386个基点,盘中连破6.85、6.84和6.83三大关口。此时再回想年初破7乌龙、保7争议等话题似乎已很遥远。事实上,在进入2017年后,大部分时间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都处于强势上升周期,这与年前多数市场预测相背离。那么,此前对人民币近乎一致的贬值预期是不是应该改变了呢?
大涨之下,确实出现了更多看多人民币的声音。一些此前认为2017年人民币会有较大贬值压力的观点,很多也加上了“幅度可控”、“总体稳定”等修正性表述。
不过,此轮人民币走强仍是外部因素作用下的短期表现,即美元走弱。1月份以来,全球市场预期特朗普胜选刺激出的强势美元“见顶”,美元指数在达到103的高点之后震荡走弱。特朗普也在记者采访中明确表示,当前美元过于强势,对出口企业不利。这无异于给强势美元浇上了一盆凉水。
有人认为这是中国央行的“机会”。因为央行正面临着人民币贬值、外储大量消耗的困局。外汇储备已经从4万亿美元下降至3万亿美元附近,而照此趋势突破3万亿美元并不遥远。因此,央行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稳定汇率和外储。
从基本面出发,美国经济的恢复迹象是最为明显的,加息的方向已经确定,只是美联储对加息节奏尚存分歧,全球其他央行也可能退出量化宽松,全球流动性拐点初现。长期来看,人民币仍然有贬值的压力。事实上,人民币贬值本身并不是坏事,对经济反而有好处。监管层担心的是,长期的贬值预期会引发大量资本外流,进而影响到金融市场的稳定。对于央行而言,或许其真正关心的问题在于,如何消除市场长期、单向的贬值预期。
汇率贬值预期会导致资本流出,稳定汇率也会消耗外汇储备。短期内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加强资本管制。但是这么做的成本是高昂的,比如人民币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受阻,国内改革难以推进等。问题并没有解决只是推后。分析中国经济可能出现的情景当中,最让人担忧的并不是汇率贬值,而是短期管制过于严格,错失改革机会,失去经济长期增长的动力。